按照《關于印發工程造價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建辦標〔2020〕38號)和《廣東省工程造價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粵建市函〔2021〕502號)的工作部署,我站組織制定了《廣東省建設工程主要材料詢價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為市場各方主體合理確定工程材料價格提供了遵循,F將《規則》有關內容說明如下:
一、《規則》制定背景和目的
市場詢價就是在市場找到適合的價格。眾所周知,材料費普遍占建安工程費的50%以上,材料價格是否適合,直接影響到材料質量能否控制、材料供應能否及時,企業效益能否保障。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價格跟隨市場變化必然會頻繁波動,不可能保持在一個價格,政府采集和發布價格數據覆蓋面有限,難以及時、準確反映市場實際,而且材料的需求數量、供貨形式、付款方式、市場供需關系等因素都會對材料價格水平產生影響。
作為工程造價從業人員,每個項目必然要開展詢價工作,詢價已經和工程計量套價那樣成為必備技能之一,詢價方式方法也得到不斷改進和完善。但在誰來詢,詢什么,向誰詢,如何詢,如何定,怎么用等環節上,由于沒有統一的規則,尚未形成行業習慣,出現了泛泛而問、撒網問價的“假詢價”,收集的報價不作分析、不作比選、不經評審導致定價偏離實際,引發了不少工程糾紛,嚴重影響了建筑市場秩序。工程造價管理實施市場化改革就是要實現工程造價由市場形成的目標,而市場詢價質量是市場形成造價合理性的重要支撐。因此,出臺統一的詢價規則,規范各方詢價行為,明確詢價、比選、評審的流程和要求,讓每一份詢價成果經得起審核,對保障詢價質量非常必要,對提升從業人員掌握市場信息的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規則》主要內容及其應用
《規則》強化目標導向,立足現狀,明確詢價的程序和要求,循序漸進完善工程造價市場形成機制。同時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保障詢價成果質量。
(一)明確市場詢價的內涵!兑巹t》定義“建設單位綜合應用供應商資信、服務、報價等信息,結合項目實際與市場價格水平進行比較,為主要材料確定合理價格提供決策依據的活動”,其內涵有兩點:一是明確了“誰來詢”、“為誰詢”。詢價事關投資估算、概算、預算、最高投標限價、方案經濟比選、施工過程結算、變更定價、材價調差等造價成果文件的編制,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建設單位作為工程款管理與支付主體,理應作為詢價主體。受建設單位委托的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實施的詢價,是為了協助建設單位合理定價,其結果如何應用必然是建設單位決定并擔責,與工程造價改革方案強化建設單位造價管控責任是相適應。二是明確了詢價的本質是價值工程的應用!熬C合應用供應商資信、服務、報價等信息,結合項目實際與市場價格水平進行比較”,就是價值工程應用活動,這樣才能為確定合理的材料價格提供完整、全面、專業的決策依據。
(二)推動詢價規范化!兑巹t》制定了“技術可行、質量可靠、材料可供、投資可控”作為詢價必須遵循的原則,其中“技術可行”“質量可靠”是基礎,偏離基礎,選定的材料價格也就沒有價值;“材料可供”“投資可控”是目的,不能在詢價確定的價格內采購則無法保障供應,定價過高或者過低則導致投資失控,這樣的詢價績效也將大打折扣。為此,《規則》緊扣詢價原則,將詢價流程劃分為詢價準備、發起詢價、報價分析、評審定價、歸檔入庫五大環節,對每個環節的工作要求進行了規范指引,還提供了參考應用表格。一是在詢價準備階段,要成立詢價小組,完成“五個確定”,即確定主要材料基本信息、確定擬詢價的品牌和供應商、確定報價費用組成、確定詢價途徑、確定評審定價辦法,目的是明確“詢什么”、“向誰詢”。只有技術參數,沒有明確需求數量、供貨方案、付款方式等影響價格因素以及報價費用組成等要求的詢價,是泛泛而問,所得到的報價也是不匹配、不完整的;沒有結合項目實際比選確定擬詢價的品牌和供應商,而是撒網問價,所得到的報價不僅差異性很大,甚至是完全不滿足工程品質需求。二是在發起詢價階段,明確要采用書面函件來往、電子郵件傳輸、線上平臺對接、現場實地考察的途徑之一或多途徑相結合,向線下材料供應商或者線上交易平臺的材料供應商發出詢價文件,需要提供樣品的,要說明樣品提交與封存要求,進一步引導行業做到真“詢”應該“如何詢”,不能以網上查詢或者通過信息平臺獲得的價格拿來作為報價依據,否則難以保證價格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三是在報價分析階段,首先需先對報價進行符合性、完整性、有效性和響應程度的審查,除單一采購來源的材料或因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等原因導致采購來源有限的材料之外,有效報價的供應商不得少于三家;其次在審查通過后,詢價人還要結合市場價格走勢,將供應商報價與同時期同類型項目的材料采購或中標價格數據、相關輔助依據如政府部門等發布的價格信息作對比分析,提出擬定價格建議,使價格符合市場趨勢,確保能夠采購。經過篩選、分析后的報價,為后續評審提供了全面、完整、專業的依據。四是在評審定價階段,詢價小組在報價分析的基礎上,以綜合價值最高為比選評價標準進行評定,不唯最低價為詢價結果,這是踐行物有所值的理念來解決“如何定”。五是在歸檔入庫階段,明確按照詢價全過程工作成果作為歸檔資料,形成完整的溯源文件,便于事中事后的監督審查!兑巹t》還提出在增加合理的采購費和(或)保管費后應納入材料價格數據庫,目的就是引導企業要建立材料品牌庫,打造自身的供應鏈優勢,為下一個工程定價提供歷史數據,形成企業的“數據資產”,這樣才是“怎么用”最佳方式。
(三)強化詢價成果的效力性。詢價成果是工程造價管理階段性成果,是編制工程造價成果的依據之一,是造價成果文件的組成部分,是造價成果文件組成部分,因此《規則》要求成立代表各方利益的詢價小組,共同實施詢價提升詢價結果的認可度。同時,《規則》強調詢價成果文件由詢價人出具,并由注冊在詢價人單位的一級注冊造價工程師審核簽字并加蓋執業專用章,作為工程計價、造價審查以及審計的依據。經過詢價確定的價格,必然要應用于工程計價,因此《規則》明確需結合項目情況和實施要求,增加合理的采購費和(或)保管費應用于工程計價,特別是工程發包后實施的詢價,其評審確定的主要材料價格增加采購費和(或)保管費后經發承包雙方簽字確認的,可作為工程結算價格的依據。此外,《規則》也明確建設單位將詢價工作另行單獨委托的,編制項目各類工程造價成果文件的工程造價人員或(和)工程造價咨詢企業應用該詢價結果時,應按本規則進行復核,符合本規則的,該詢價結果應予采納。
(四)引導造價咨詢企業深化服務。詢價貫穿工程造價管理的全過程,要讓每一份詢價成果經得起審核,少不了要發揮造價咨詢企業的作用,建設單位可委托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組織實施詢價,從而拓展了咨詢企業的業務,也引導企業深化服務,共同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兑巹t》為此還明確建設單位要向受托企業支付相應的費用,保障企業有能力、有動力深化造價咨詢服務。同時,為了適應詢價的新要求,《規則》也做了漸進性安排。一是在試行期間,《規則》主要適用于編制估算、概算、預算、最高投標限價時通過詢價確定主要材料價格的工作。二是暫以建安工程材料費用預估前三名的材料作為需要詢價的主要材料,讓從業人員逐步熟練掌握詢價技能。三是《規則》內容主要聚焦在發揮規范、引導的作用上,對詢價具體工作、要求和標準,例如,如何明確詢價小組成員的資格條件與工作要求,如何撰寫對適配供應商的調研考察報告,如何制定詢價文件格式與要求,如何以綜合價值最高為導向制定評審定價辦法,如何起草好供應商報價文件的審查分析報告等,希望從業人員在后續實踐中探索再總結、推廣。相信隨著《規則》的實施,從業人員必然會改變過去的定價方式,當詢價成為常態,當詢價成果不斷充實和完善市場價格數據庫后,審核審計方式也將是用自己掌握的市場數據與報送數據進行核實,由此必將大幅減少惡意壓價、隨意砍價的情況,這也是在引導從業人員講道理,重事實,樹正氣,涵養行業的執業操守。
《規則》在起草過程中可能存在考慮不周全之處,可將問題或建議發至郵箱zjt_biaodingzhangaige@gd.gov.cn,我們將認真研究后給予答復,以期更好地推廣市場詢價。